回望习在浙江工作的6个年头,他亲自部署推动★■◆“八八战略”重大决策◆■◆,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、社会、生态◆★★■◆■、文化等各领域改革,全方位擘画了新世纪浙江改革的路线图■◆。
他说:■◆◆★“对老百姓来说,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,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,有的甚至还是急事、难事。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,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,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。”
这一批示,鼓舞了信心,激发了干劲◆■,大家送演出的脚步更快了。一花香引来百花开。一时间,嵊州越剧大巴、衢州文艺大篷车等纷纷涌现,一朵朵“浪花”卷起文化惠民大潮。
◆★■◆★“水”,曾是不少浙江人的心头之痛。21世纪初,一些地方只顾经济发展★■★,忽视污染治理,部分河流变黑发臭。老百姓抱怨■◆★◆:“江南水乡没水喝■◆◆◆◆。”还有居民写信◆★★,请政府“救救母亲河◆■■★■★!”
时任钱江浪花艺术团总经理陆湘汉说:◆■◆◆“艺术团组建之初★◆■★,一穷二白,在习书记关心下,全省各级文化单位凑了500万元启动资金★■■★★◆。之后,习书记还专门对我们的工作作出批示表扬★◆◆,勉励我们不断完善、持之以恒。”
符合人民群众整体利益■■◆★、根本利益、长远利益的改革,就要坚持下去。20多年来★★■◆◆■,从改善人居环境,到发展“美丽经济”,浙江始终瞄准百姓所需■★,坚持推进改革破题◆★★■■■。2018年★◆★◆,“千万工程”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“地球卫士奖”。
对这项行动,习分外重视。仅2005年,“811”的专题会议就开了五六次。
“千万工程”■★★★◆◆,变臭河浜为亲水地,变垃圾场为大花园◆■■★,变■★◆★■“种种砍砍”为“走走看看★★◆■”★★★■★◆,改变了无数乡村◆★■◆◆◆,造福了万千农民。
2005年,浙江文化惠民改革的一个载体“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”◆◆,载着演员们出发了。
更有医疗改革、教育综合改革◆★◆★◆、厕所革命■★◆★★、垃圾分类等◆★★■,与百姓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★■★■;
据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排摸,全省3.4万个村庄,只有4000个村人居环境较好。此外★★★■,乡村基础设施落后,雨天一踩一脚泥◆■■;公共服务缺失■◆★◆◆■,看病配药必须进城■◆★◆◆;青壮年纷纷出走■◆★★★◆,实在留不住人
在习指导下,2004年10月,浙江启动“811”环境污染整治行动。■■★◆“8◆■■■■◆”是浙江八大水系◆★★★;“11”指全省11个设区市◆★★■■,也指当年省政府划定的区域性◆■■、结构性污染特别突出的11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。
21世纪初的浙江,虽是沿海较发达地区,但村与村之间■■、乡与城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,农村生态环境也不尽如人意。
一到浙江工作★■★■◆,习就时刻把群众冷暖记挂在心头■★。为民办实事,也成为他最关心的重点工作之一★◆★■■■。
让我们拉开历史的长镜头★■★■◆,回望习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改革故事,再次感悟人民至上的改革初心。
8月23日召开的浙江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,明确了到2035年浙江要实现★★◆“三个再”“五个更”的现代化省域先行目标■★◆,谋划提出了14项攻坚性改革和10个方面改革任务。
老百姓关心什么、期盼什么,改革就抓住什么、推进什么◆■◆★◆。一切改革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■★■,都是大写的“人”。
它驶向镇村,搭起“流动剧场”,免费为老百姓送去演出。这辆车■◆◆★■,改变了欠发达地区少有市级以上团体到乡村演出的情况,满足了基层因设施简陋、搭台困难而无法实现的文化生活需要■■◆,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。
其中,有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样的系统性改革,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的恢宏诗篇,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;
2004年10月,在习倡导和指引下,浙江省委、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《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》■★■★,明确民情反映机制、民主决策机制、责任落实机制、投入保障机制◆◆、督查考评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★◆★■◆,保障为民办实事工作进一步规范化、制度化。
环境就是民生,青山就是美丽★■★,蓝天就是幸福。在浙江工作期间,回应老百姓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,习亲自谋划、亲自部署◆◆◆★、亲自推动了两项重要改革,为美丽浙江建设绘就了靓丽底色。
当时■★,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,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却相对不足■◆★★,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★★★◆◆◆。尤其是基层◆■★◆◆,不少文化阵地缺设施、缺经费■◆■◆■★、缺人才、缺内容。
“实现民营经济、绿色发展★■■■◆、民生福祉等放大优势◆■◆◆★★、再造优势、增创优势的领域再提升★■■”“推动经济总量◆★★、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等再上一个新台阶、实现一个大跃升”“拓宽缩小三大差距的新通道★◆■”“开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境界★■”从目标到举措,正是改革为民的生动注脚。
那些年的浙江,通过改革■◆★■◆★,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增加投入、转换机制、完善服务,西湖文化广场、浙江美术馆等文化地标拔地而起,博物馆◆★■★、文化馆◆◆■■◆、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星罗棋布,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。
如今,浙江持续开展5轮“811”行动★■,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超过97■★◆★.0%◆■。同时,蓝天保卫战■■、★★★“无废城市”、美丽海湾等污染防治工作推进,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9个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14个。绿色,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■◆。
2003年6月5日◆★★■◆★,世界环境日,他亲自出席全省“千村示范★★◆、万村整治◆■■★”工程启动会。部署用五年时间,对一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◆■★,把其中一千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。
翠苑一区,是★★■■“杭州四大老旧小区”之一,建设早、规模大■★★◆、人口多◆■★,问题和需求也多★■◆■。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,正式通过《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。这一纲领性文件■◆★◆,15个部分★★■、60条内容,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。“人民”二字◆★■★◆■,一脉相承,一以贯之★■。
今天◆★,“钱江浪花◆■★◆”转换舞台■◆■■,仍有演出◆■★。城乡之间,■★◆“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”悄然兴起。人们走出家门,步行15分钟左右,就能遇见体育馆◆■■、文化驿站、乡村博物馆等。畅享“家门口”的文化生活,成为浙江居民的日常★■◆。
当年9月◆◆★■■,他还溯江而上,先后考察了钱塘江■◆◆★★、富春江、新安江、衢江的水环境整治情况,走访了富阳、建德★◆★◆■、衢江等地企业■★★◆◆◆,推动环境污染整治形成破竹之势。
习强调◆■★:★■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,坚持人民有所呼◆■、改革有所应★◆■★,做到改革为了人民★◆◆◆■★、改革依靠人民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。■◆★■◆◆”
也有全面建立河湖长制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★■■◆★★、长江十年禁渔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让美丽中国的怡人图景可触可感;
党的十八大以来,72次中央深改委(领导小组)会议,审议通过超过600份改革文件,指引各方面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■★★◆■。
就业再就业、社会保障◆◆■★◆■、医疗卫生◆◆■、基础设施◆◆★■■、城乡住房、生态环境◆◆★◆■、扶贫开发◆■、科教文化■■★■、权益保障、社会稳定近20年,每年10件,件件有量化目标■■★◆★■,件件都落到实处★★■。
民生实事★◆◆★,关系老百姓的“急难愁盼”★★◆★★■,是最能凝聚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的改革领域。
穿越时空的重要要求,道出的是不变的价值取向■◆◆◆★,彰显的是“人民”二字的分量。思想一以贯之,初心始终不渝。
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,当地居民自发组成的14支舞龙队同台竞技 省农业农村厅供图
习指出:“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,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,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、制定改革举措。”
民生实事、环境治理◆◆★■■◆、城乡统筹一项项为民改革推进之际,习心中还牵挂着一件大事老百姓的文化需求。
习说:◆★■“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。”他要求★★◆★■■,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,着力点要放在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上,放在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上★■◆。
牢记殷殷嘱托■★■◆,不负深情厚望,遵循习★★◆■“人民有所呼■★◆■、改革有所应■★”的思想指引,回应全省人民所盼,浙江必将交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分答卷◆■★■★◆。
从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、生态省■◆◆◆◆■、文化大省,到打造“法治浙江”“平安浙江”★★◆■★■;从国企改革,到“腾笼换鸟”■■★★◆■“凤凰涅槃■■■◆◆◆”;从机关效能建设★★,到建设服务型政府★■◆■;从率全国之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,到开展“三位一体”新型农村合作经济改革一个个领域■◆,一项项改革,引领浙江开辟发展新境界■★■■★,也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源源不断惠及人民群众■★■★■。
2003年4月和5月,习连续两次走进这里。从小池塘★★■★,到老年食堂,再到社区托老所,他盯牢一件件“小事”■■★★◆。督促整改,现场察看,一管到底,抓得很细很紧★★★◆■。
为使“千万工程”深入开展,习还要求,每年开一次现场会◆■◆◆★■,每年办一场成效展★★■■。在浙江工作期间★★◆■■,他每年都到县里开现场会,每次都指导具体工作,每项重大的计划安排和工作要求都亲自过目。